《尚書》雲│₪✘:“惠迪吉₪✘,從逆兇₪✘,唯影響↟↟•☁。”意思是說順著天道而行的₪✘,就是吉祥;違背天道而行的₪✘,就是災殃₪✘,這就像影子隨形✘╃↟◕▩、聲音有迴響一樣↟↟•☁。
古人白天再三自省₪✘,夜晚不忘慎思熟慮₪✘,警戒謹慎₪✘,在清心寡慾之中₪✘,無非是思想著怎樣守住善念₪✘,迎來福祥₪✘,避開兇禍↟↟•☁。古籍中記載的這類事例不勝列舉₪✘,以下為《太上感應篇例證》中記載的幾個善惡各報的例子│₪✘:
雅量寬宏的許容
清代時₪✘,浙江人許容以擅長寫文章出了名↟↟•☁。但是他非常謙虛₪✘,從不拿自己和有才能的人相比₪✘,待人恭敬禮讓↟↟•☁。當時學校測試士子₪✘,許容的一個朋友偷盜了他的文章₪✘,得到了第一名↟↟•☁。此人得意忘形₪✘,見了人就吹噓₪✘,竟然忘記被盜文章的主人₪✘,在許容面前亦自誇那一篇文章↟↟•☁。許容的很多朋友都為他感到不平₪✘,大家想要當面斥責那個偷文章的小人↟↟•☁。許容極力阻止大家₪✘,說│₪✘:“文章的遭遇₪✘,關係著一個人的命運↟↟•☁。他的命運該當第一₪✘,與文章有什麼關係▩◕?你們以後不要再提那篇文章的事了↟↟•☁。”
那個偷他文章的朋友聽說後₪✘,忙跑來向許容認錯₪✘,並再次向他索求文稿₪✘,許容仍把自己最好的文稿送給他↟↟•☁。又是一場考試₪✘,那位朋友又憑藉許容的文稿考上了進士₪✘,而許容卻名落孫山↟↟•☁。這位朋友竟然也不感謝許容₪✘,許容也沒有計較↟↟•☁。後來₪✘,這位友人作了山東滕縣尹₪✘,許容正好北上赴考₪✘,路過滕縣₪✘,停船休息₪✘,縣尹外出拜見客人₪✘,看到許容假裝不認識↟↟•☁。回到縣衙後₪✘,讓人四處驅逐浙江人₪✘,不允許浙江人在縣境內停留₪✘,目的想趕走許容₪✘,怕許容說出文章的真相↟↟•☁。許容原來就沒有停留訪友的心思₪✘,也就一笑了之↟↟•☁。
許容到京城後₪✘,考中進士₪✘,皇帝欽點山東巡撫之職₪✘,正好是滕縣尹的上司₪✘,滕縣友人無顏來面見許容₪✘,寫了封告病辭職的文書呈上↟↟•☁。許容安慰這位朋友₪✘,把他留下來₪✘,始終不提先時文章和滕縣驅逐的事情₪✘,對待他仍然象初相識時一樣友好↟↟•☁。許容不炫己長₪✘,不記人過₪✘,雅量容人₪✘,人們稱讚他因為器量大所以福量才大啊↟↟•☁。
陸隴其以德化民
陸隴其₪✘,康熙朝著名清官₪✘,推行善政₪✘,以德教化百姓₪✘,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↟↟•☁。
陸隴其任河北省靈壽縣知縣₪✘,他在審案子時₪✘,每次傳喚原✘╃↟◕▩、被告雙方到庭₪✘,都婉轉地開導他們說│₪✘:“你們平日都是關係很密切的人₪✘,今天不過為了婚姻✘╃↟◕▩、土地✘╃↟◕▩、錢債等小事₪✘,一時矛盾不能忍耐₪✘,以致開啟訟端₪✘,既花費時間又耗費精力₪✘,往往所花費的錢要超過所爭的錢↟↟•☁。一經官府判決₪✘,當有輸贏₪✘,從此變成仇敵₪✘,互相怨恨幾代₪✘,後悔可就晚了↟↟•☁。國法不加在有理人身上₪✘,你們回去仔細考慮三天₪✘,如果都想通了₪✘,可以來撤訴↟↟•☁。”聽了開導₪✘,訴訟的雙方往往感激得流淚₪✘,並當堂作出保證₪✘,象當初一樣和好↟↟•☁。陸隴其遍赴各鄉講學₪✘,使人人知善之當為₪✘,使民風淳厚₪✘,人際關係和諧↟↟•☁。他為官清廉₪✘,調往江南任職時₪✘,隨身攜帶的僅有書籍數篋和鋪蓋而已↟↟•☁。百姓們扶老攜幼₪✘,哭泣著為他送行₪✘,久久不肯離去↟↟•☁。隨後₪✘,人們為其建立生祠紀念↟↟•☁。
陸隴其調任江南嘉定縣知縣↟↟•☁。嘉定是個大縣₪✘,百姓生活貧困而民間習俗又追求鋪張浪費↟↟•☁。陸隴其實行鄉約₪✘,多發文告₪✘,反覆教育百姓₪✘,務必去掉好爭鬥和輕生的習俗↟↟•☁。他以身作則₪✘,提倡簡樸₪✘,吏民紛紛效仿₪✘,鋪張浪費的人都讓別人看不起₪✘,民風漸趨淳樸₪✘,生產迅速發展起來↟↟•☁。每遇道臺過生日₪✘,他就帶著掛麵十卷₪✘,一斤重的蠟燭一對₪✘,前往祝壽₪✘,人們都說陸隴其的官品✘╃↟◕▩、官德是百姓的福份↟↟•☁。皇帝下詔讓九卿舉薦學問優長✘╃↟◕▩、品行可用的人₪✘,陸隴其被薦為京官₪✘,升任按察使↟↟•☁。他離任的時候₪✘,百姓們擁道而哭為他送行₪✘,如同離開靈壽的時候↟↟•☁。後來亦為其建立了生祠↟↟•☁。
陸隴其為什麼受到人們如此的景仰▩◕?因為其“愛民之心₪✘,夙興夜寐未嘗一刻去諸懷”₪✘,真正做到了“為官一任₪✘,造福一方”↟↟•☁。
他成為清儒中從祀孔廟的第一位↟↟•☁。
|